说到辫子,我们可能首先想到的便是女孩子长发盘起的样子。王力宏有首歌这么唱到:乌黑的发尾盘成一个圈,缠绕所有对你的眷恋。听起来是一副多么美好恬静的画面。然而到了理发店,所有的眷恋只和tony老师的手法有关,好的能给你整出花儿来,坏的能让你半个月出不了门。现实就是如此的凄惨与骨感。
如果放在历史里,“辫子”似乎有了很多的延伸,根根发丝的排列组合,折叠,挤压……变成了不怎么好的词。让人不禁联想起腐败清廷的屈辱历史,以及鲁迅笔下的那些心中拖着长辫的形象。辫子成了一种符号,带着浓厚的象征意义,以及近百年的服从测试。
说起来,男子留辫原本是古代满族的传统。1644年,满清入关时,为了方便统治,将“剃发令”强制推广到全国,违令者死。在一场又一场屠杀之后,原本恪守“身体发肤,受之父母”铁律的百姓屈于淫威之下,留起了辫子。而到清朝衰微,民怨四起时,当时的太平天国、民国的削发明志,剪辫子又成了起义的“投名状”,辫子定义的变化随着时局而改变。所以如果想要真正的拥抱新的时代,痛苦的做出改变,这种象征符号含义变换的背后是无数的血的牺牲。
展开剩余68%而今天要讲的书,讲的恰恰就是这样的故事——冯骥才的《神鞭》。因为故事发生在天津,以至于看书的时候脑海中总有那么一段奇怪的声音:“来到了天津卫……”。
故事开始于一个流氓头子名叫玻璃花,准备去挑衅以前的老相好飞来风,但是呢,我们的主人公傻二,路见不平拔刀相助。用祖传的辫子功教训了他,两人也由此结下了梁子。玻璃花因为自己不是对手,于是乎找了很多帮手,最后甚至想要找剃头匠把傻二的辫子剃了,但是都一一败下阵来,而傻二的名气也因此越来越响。
但是随着时局的变化,傻二因有着“神辫”的称号,便参加了义和团。他一边接触到了迷信且迷茫的群众,一边也明白了自己原本的“神鞭”是问心拳练歪了的产物。而在与洋人交战的时候,辫子抵抗不了洋枪洋炮——断了。尽管找到了偏方,千方百计把辫子抢救回来了。但是傻二的“道心”和鞭子一样断了:原本有如神助的辫子竟然如此的不堪一击。
后来因为家中没有孩子,为了不让所谓的辫子功失传,他没有遵守师傅的铁律,开了武馆。但不巧的是,时代变了——民国来了,号召大家剪辫子,大家已经没有了练的“原材料”了。而当初的死对头玻璃花摇身一变,拿着洋枪准备报仇,傻二只好逃走。
然而没过多久,傻二又回来了。那时候的他把辫子剪了,又学了好枪法,改“神鞭”为“神枪”。玻璃花惊讶的问他为啥要把老祖宗的“神鞭”剪了,傻二一句该割的时候就得割,随后投入了时代的洪流,成了北伐军里的神枪手。
故事至此结束。
其实与其说是在讲一个清朝末年的武侠故事,倒不如说在说时代交替时个人的挣扎,以及做出怎么样的抉择。
傻二有着师传的“神鞭”, 能在能人辈出的天津卫打响自己的名号。教训了玻璃花,参加了义和团,违背师训开了武馆……在属于自己的时代中,做出了一次又一次的尝试,想要让“神鞭”在新的时期焕发新的生机,但是却被现实无情的打败了。
路见不平,但是却给自己引来了无数的麻烦。玻璃花这个角色所引出的那么多的“武林高手”,其实就是为了拉出一副完完全全落后于时代的社会图景。当你们还在赤身肉搏的时候,外面已经是洋枪的世界了。
而在义和团,成为了吉祥物。众人对齐顶礼膜拜,甚至觉得其能抵挡子弹。而真面对子弹射出的一瞬间,他们想到的是什么?是为什么神鞭失灵了?还是身后的家园?还是头上引以为傲的荣誉?还是即将身死的心颤?原本所谓的扶清灭洋的旗帜,到头来变成了历史尘埃里虚无缥缈的一句口号。——因为多年之后,八国联军攻占了北京,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从原本的 “其勇可用”变成了强力镇压。
而最后的傻二已无心气,只想传承的时候,却发现已经没有了“神鞭”所生长的土壤。于是乎他毅然决然的剪去了“辫子”变成了“神枪”,迎接新时代的来临。
有人说他是违背了祖训,神鞭由此失传。有人说他推进了新的时代,北伐的神枪让历史的车辙多撵了一道。照我来说,其实神鞭只是迷雾中历史洪流的一粒沙罢了,而一粒细沙是改变不了历史真正的方向的。
发布于:上海市金御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